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57章 极限发挥(万字) (第1/9页)
清醒过来的齐磊,火力全开。 老秦从小赵那里,得知了他的全部思路。 最后也只能感叹: 这小子越来越妖了,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规划得出来的布局。 怎么说呢?拉拢m和古歌,看似高光,可其实只是开胃菜,脏到家的其实还在后面呢! 而且,那不仅仅是脏的问题,而是他几乎利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因素,将一些毫不相干的碎片都拼凑了起来,最后结成一张无边大网。 这么说吧,很多事件和因素和当下根本就八杆子也打不着,任谁也不会想到可以成为致胜的关键。 老秦心说,这小子好像又变强了! 在搞定bm和古歌之后,下一个登场的是arm。而且,沃伦并不是像那两家一样,只是和齐磊通了气,开始伺机而动。 沃伦直接出手了,而且是让鲍尔森怎么也想不通的局面。 这里不得不提一提,齐磊之前的一个误区。 他毕竟不是搞技术出身的,所以天然的认为,依当下的科研水平,很难在智能手机技术上有所突破。 他对科研的认识就出了问题,以为搞科研究,那就是天才的科学家突然灵光一闪,想出一个天才的发明,然后就有了技术突破。。 其实这是一个外行的认知,可以说是对也不对。 对的是,单就智能手机所需要的技术来说,有些难题在这个年代确实难以解决,亦攻关困难。 但不对的是,科研并不是天才的想法诞生天才的发明。 更多的时候,其实是需要一位顶级学者的绝对耐心。因为面对未知,他们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把每一种可能都试一遍,然后从无数次失败之中找到对的答案。 这就好比,爱迪生发明电灯是一样的,他在二千多次失败之中,找到了成功。 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就是重复着这个过程,不断的试错,再试错! 可问题来了,有些东西,对于一個穿越者来说,那就是一层窗户纸啊! 你让齐磊回到爱迪生时代,他一句话就能把老爱同学经历的那些失败省略掉。 只要告诉他一个后世的常识性知识:“可以试试惰性气体加钨丝!” 同样的道理,在这个年代同样适用。 而齐磊也是在海南那几天,和南老、拜伦等技术人员设计智能的初步架构的时候,才明白的这一点。 起因是齐磊无意中的一句话,却是让拜伦的氮化镓研究起码节省了三到五年。 齐磊当时说了句,“这玩意别的用处咱没开发出来,用它做充电头衬垫,应该没问题吧?” 一句话就把拜伦弄不会了。 因为,氮化镓这种新兴的高科技材料,别看被搬上科学杂志已经十几年了。 可是,材料学的研究,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。 当一个新材料问世,那么接下来几年,十几年,甚至几十年,研究人员要做的就是,就是不停的用各种实验方法,把它的基础性能和应用性能全部找出来。 然后再进行下一步,针对某种应用性能进行第二轮的试错,这就是大海里捞针。 可是对齐磊来说,这仅仅只是通过日常的科普,就能得到的一点碎片化的信息。 齐磊恰恰就知道,后世的快充充电头,都是用了氮化镓做为衬垫儿。(他甚至连衬垫是什么都不知道,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名词。) 而恰恰就是这么一个信息,等于是让拜伦开卷考试了,直接知道正确答案,省去了大把试错的时间。 拜伦本来就料想氮化镓在充电性能上会有所作为。只不过,他还没想到衬垫。 “哦,该死的齐!!也许你蒙对了!” 齐磊,“” 也直到这一刻,齐磊才意识到,他这个挂逼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引领这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