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84章 四面楚歌 (第2/4页)
内地市场的相对封闭,使得香港电影完全借不上力。 以至于,香港的相关从业人员,比如导演、演员、幕后制作班底都到内地发展,个自为战。 但是人可以走,香港那么多的电影制作机构却是进不去。 以至于,这个相对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,除了为内地电影的发展提供养料,没有任何其它的贡献,更不可能被继承下来。 其实在齐磊眼里,香港这帮电影人挺倒霉的。 尤其是那些电影公司、嘉禾、寰亚、英皇、美亚、邵氏兄弟。 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字?哪个又不是在制作、发行各各环节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? 可惜,时代如此,集体社死了。 当然,从商业的角度来看,优胜劣汰没什么好说的。可是从行业遗产、行业大局的角度来说,把底子丢光了,有点太可惜。 齐磊之所以说他们倒霉,是因为生不逢时,这个时候陷入低迷,很难救,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一天不如一天。 可是,如果能多挺十几年你看看。 2001年,内地全年的总票房才8.9个亿,票房冠军是《珍珠港》,一个亿。 第二的《大腕》,4300万。 说句难听点的,还不一定比齐磊拍两季《向往的生活》收广告的数额多。 而同样是2001年,香港本地的全年票房就4.5个亿港币。 两方一比,确实借不上什么力。 可是,要能挺个十几年…… 全球第二大票仓,一年四五百个亿的总量,养活一个东方好莱坞玩一样。 不过,齐磊并不是可惜这些电影公司,而是可惜香港电影的工业体系。 其实,这和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是同样的道理,想摧毁一套工业体系太容易了。可是想重新再建立起来,那就太难了。 香港电影在齐磊眼中,最可惜的不是没有好作品了,而是没有把传统和工艺留存下来。 至于后世有人诟病香港电影的类型太单一,不是警匪片,就是武侠片,即便活下来,也就那么回事儿。 这一点,完全不是问题! 类型单一,是市场和地缘的原因决定的。 就那么点大,最辉煌的时候,也就是香港、宝岛。加一点日韩和东南亚,能做出多大的制作? 这就好比韩国电影被一些人吹上天了,可是你看它有大制作吗? 没有的!体量在那儿摆着,只能在题材上下功夫。 只要把体量提上去,香港电影不是做不出警匪片以外的东西。 星爷投靠内地市场之后的几部片子,从《功夫》开始,你看格局还小吗? 香港电影试图转型的《蜀山》、《风云》那几部片子,同样可圈可点。 文艺片方面,也同样有拿奖无数,口碑爆裂的好作品。 …… 总之,这个年代的香港电影,有人才、有工业体系,是最好的黄昏。 可黄昏终究是黄昏,各大电影公司、制作公司,有点无力回天的感觉。 而更加致命的是,随着内地娱乐产业的逐渐成形,港星纷纷出走,幕后人员也是大量流失,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,一天不如一天了。 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爆出来张国戎的天价报酬,还有改签内地经纪公司的消息。 你就说,这些电影公司老板得是什么心情吧? 掐死张国戎,干死齐磊的心都有。 当然了,有人可能会说,明星能出走,电影公司、制作公司就不能吗?他们也进内地不就得了。 呵呵,哪有那么简单? 有两个主要原因: 第一,盗版!! 这是个让人无比头疼的问题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