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七二六章 谈艺(续) (第1/4页)
这次从日军那里缴获的字画并不多,但是有两幅明代仇英仇十洲的画,弥足珍贵。由于刘一民一再向部队灌输保护文物的观念,战士们对缴获的古玩字画都小心保管。说来刘一民都有点吃惊,这两幅画是从日军一个中尉身上搜出来的。那家伙把画轴缝再军大衣里,也不知道他行军站队时是怎么办的。这两幅画一下子就把几个艺术家的目光给吸引住了,一个个弯腰站在桌子跟前,屏住呼吸,细细观赏。过了一会儿,就听张大千说道:“不愧是明四家之一。大家看,这幅,画的是长松茂林的溪水边,两个高土缘溪岸席地而坐。画面上的高士一身白衣,神情高远,显得飘然出尘。旁边放置一座古琴,书画多卷,仿佛正展卷赏玩。身后树下有石桌,上置茶饮之具,一童扶树干正取溪水,另一童则持扇生炉,烹茶飨客。林木夹叶为多,干不多皴笔,然妙在转折自然,一枝一叶,无不与实景契合。以淡墨分树干暗面,自能厚重。岩石用斧劈,尤能擅用湿笔,和水摔之,先以浓墨皴成,立即以清水接染,绢地不吸水,故能产生含混溶和的意趣。坡岸细草萋迷,岩石染色赭、绿色相间,波纹的流动无碍。一笔一画、一点一染,都显示了仇英的工力。无怪董其昌虽然崇南眨此,对仇英也实是拱手拱服。”傅抱石接着用手指点着画面说道:“大家再看这幅。画面上,田庄围墙前,一方士携童徐行,纵目观赏四野景色。只见宅前渡头旁,大树环绕,绿荫浓密。树下泊舟,正待主欲发。庄屋堂轩配置清明。一水之隔,在密林簇拥下尚见茅舍渔罟,近处作坡岸岩石,绿树相倚,依风轻曳。中景又见田亩,溪岸水畔,荷叶田田。岸间密林攒簇,村舍散落,小桥相通,行人往来,一派江南夏日情景。山头不作巨嶂涉崖,峰峦平起,云雾显晦,可谓深得董源潇湘图的精神。图用绢地,岸及屋舍用赭墨分染,以草绿作树,近处榴叶见用石绿提醒。坡岸和远山,用石青和石绿淡淡分起,山头小树,再以苦绿攒点,细细观赏,如对真景,有世外桃园之想。”这两个人说完后,其他人跟着就讨论开了。张大千对郭沫若说:“能不能给刘师长商量一下,让我把这两幅画临摹下来,带回去让学生们观摩观摩。”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小,刘一民也听到了,就走过去说道:“大千先生要临摹,当然可以。不过我有个要求,请大千先生临摹后一定注明是临摹。否则,以大千先生的功力,很可能以假乱真。”郭沫若和张大千都嘿嘿直笑。刘一民又说:“我们八路军一切缴获都归公,这些缴获的字画都是从辎重团借出来的,大家鉴赏后还要缴回去。大千先生要临摹,让唐星樱同志带你去。将来等我们胜利了,建立了国家大博物院,这些画作都会交给他们收藏展出,让全国人民都能看到。”张大千不由多看了刘一民几眼,心道这**八路军的干部眼界到是挺开阔的,日本人都快把中国占完了,刘一民竟然还想着等胜利后建国家大博物院。看来,抗战应该胜利有望。等艺术家们欣赏完,就把他们抗战军兴一来的代表作品拿了出来,请刘一民品评。刘一民原来生活的时代,和平繁荣,家长都很注意孩子的培养。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说法,任何人之间的竞争,归根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。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差,琴棋书画什么都让孩子学。刘一民这人天资聪颖,又能持之以恒,学东西快而且领会深透,从小到大,除了练了一身高深武功外,还真的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他父母在人前提起他,嘴角都是笑意。这几个艺术家不但都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巨匠,而且都是为抗战奔走呼号的爱国志士。象徐悲鸿,就是刚从香港、新加坡回来,他是去那里办画展为抗战筹款的。傅抱石此时是郭沫若的秘书,跟随郭沫若经历了武汉会战,武汉会战时许多宣传作品都出于他的手笔。这个时候,他的已经出版,由郭沫若作序。刘一民首先翻开,入眼看到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