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北电门房(1191-1195) (第3/7页)
如此天价的药品开销,更不用说那些家境一般的白血病患者了,当年白血病患者生存的艰难与绝望,从这里就不难想象。 慢粒白血病就像钝刀子割rou,患病两年间,陆勇吃掉了近六十万的格列卫,2002年的60万人民币绝不是什么小数目。要知道当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100美元,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就是八九千元人民币。 企业家会被白血病拖得入不敷出,小康家庭也会吃天价药吃得负债累累,更多吃不起药的患者只能等死,这是当时让中国的白血病患者几近绝望的生存现状。 2004年,陆勇偶然了解到印度有一种仿制的格列卫,据说它的功效完全不亚于瑞士的正版药,而价格只需要4000元一盒,是正版药价格的五分之一还要少。陆勇带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回了印度仿制药。 在他的对比检测下,印度仿制药与瑞士正版药的药性相似度达到了99%,并且他在自己服用后感觉效果不错,可以替代瑞士格列卫长期服用。 陆勇从印度仿制药那里减轻了不少的经济负担,那时的他心想,4000元一盒的价格应该很多白血病患者的家庭条件能够接受,至少也要比两万一盒的天价药好得多。 他将仿制药的消息发布到了病友群,这一好消息迅速开始在白血病患者群体间流通,很快,就有数千人找到了陆勇,求他帮忙买药。陆勇知道,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,他对无数素未谋面的患者伸出了援手。 2004年8月,陆勇开始从印度大批量代购仿制药,以几乎为零的利润卖给了国内等着药救命的白血病患者们。由于陆勇的要货量很大,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后,一盒印度仿制药的“团购价”就从4000元降到了200元。 这对中国的慢性白血病患者来说,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,几乎每个家庭都能够负担200元一个月的药钱。 此时的陆勇心中或许满是慰藉,他自己就是白血病患者,因此他深知这一举动能够挽救多少生命和苦苦挣扎的家庭。 在那之后,陆勇就一直坚持着从印度为国内的患者们代购药物,到了后来也有志愿者自发加入他的行列。 2006年,陆勇决定亲自去一趟印度,去看看这拯救了无数白血病患者的印度药的生产环境、在印度的各种标准许可等。 陆勇一行人来到印度考察后,确认了仿制药在印度确实是合规有效的药物,陆勇这也彻底放下心来。 他与印度的厂商达成了合作,为了方便给印度药商汇款,他专门为此从网上买了一张银行卡给印度公司作为收款账户。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,这张来路有点问题的信用卡,成了陆勇日后面临牢狱之灾的一个重大隐患。 当然,这只是官方的说辞,其实真相是,之前的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研制的,所以定价是全球统一的,无论是美国日本,还是中国,或者亚非拉的一些贫困落后国家,这药都得这价,压根就不是给穷逼吃的,你们得了这病,买不起药就应该老老实实等死。 但有一个地方例外,那就是印度,因为特殊的政策,印度政府是允许民间企业绕开专利自行生产仿制药的,所以很多贫穷国家其实都是用的印度仿制药,这玩意在国内其实也有存在,那些医药巨头心里有数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 简单来说,99%的家庭压根就买不起,当时那个人均收入只有1100美元的中国内地也不是他们的目标市场,更别提还是那些三四线小城市了,所以压根就没管,也没法管,鞭长莫及,这也是陆勇卖了好几年仿制药都很安全没有翻车的原因。 但到了2010年(实际是2013年),格列卫的专利就会过期,而2010年获得仿制许可的三家企业分别是柳传志的石药集团,谢国民的正大天晴,孙飘扬的豪森制药。 其实《我不是药神》的故事没有逻辑可言,难道只有程勇能买到印度药,就他一个小老板他有什么能量垄断市场,没有他病人都活不下去? 真正的现实是有大量走私代购人员一直都存在,这是有专门产业链的,并不只是格列卫一种,还有很多靶向药跟特效药都在其中。 而真实的陆勇是在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